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所造成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使得当今社会的物质财富极其丰裕,并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消费社会。
在消费文化中,我们可以购买精神产品,可以满足个体的很多愿望,但毋庸置疑的是商品交换的逻辑无处不在,当这种“一切事物都可以和其他东西交换”的逻辑通行于各个领域时,一切事物便有着被物化和货币价值平均化的可能,人也就有可能成为物一样的事物,即“类物”。
藏獒符号在当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出现,是对“类物”危险的一个警示。在当今社会,内心孤独的现代人,有谁敢言追求永恒,尤其是情感的永恒,人的善变与藏獒的忠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林跃作品中的藏獒表达出了藏獒对主人的忠诚,对职责的坚守,对入侵者的顽强抵抗,从这些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藏獒精神恰恰是对消费文化时代通行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进行等量的货币交换”逻辑的一个否定。
藏獒,一种凶狠能打斗的猛犬,忠诚是它们最显赫的优秀品行。金钱原则在獒犬面前根本不可能通行,它认的只有养育它的主人和与它共同生活的朋友,不管这个主人和朋友是贫穷还是富贵。
林跃的油画让我们看到,在崇山峻岭中奔跑,在奔流不息的河流边休憩,在茂密的树林中穿梭,在炊烟袅袅的帐篷中守候的那一个个鲜活的藏獒——它们神情饱满,目光炯炯有神,但偶尔也会有不易察觉的忧思,似乎在守候时格外的柔情。林跃油画中所创立的守护精神传递出当代艺术家圈子中久违了的一种宏大却深切的人文关怀。
因而林跃油画中创作出的藏獒形象,作为一个专属于画家本人的艺术审美符号,以其独特性对现代社会同一性模式进行了否定。可交换性是同一性模式在现代社会的体现,艺术坚持其审美的独特性,坚持对现实生活不可交换之物的肯定,藏獒身上的三大品格、画家笔下独一无二的藏獒形象、画家内心对世界的体味等,均属于不可交换之物的概念,它们的真实存在便是对把一切事物变成可交换的同一性模式的批判。
当代艺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思想的先锋性,林跃的油画正反映了当今社会人对自然和谐的渴望,我们一直坚信,世间最美好的是生命。然而,河流被水泥兜底封起,我们迷失在水泥建筑间,我们习惯于被人工修饰了无数遍的齐整草坪——没有一丝“杂草”,和欣赏没有土壤,而是在在温室里培育出来的摆放在城市各个街道的盆栽鲜花,我们的血脉和自然割裂了。
看林跃的画,得来的绝没有虚假的感受,对自然中生灵的喜爱,对世界万物的细致观察,对草原星辰的多次仰望,让我们按捺不住的想投身于这无比真实的自然。
林跃藏獒题材的油画,引发了人们对土壤的深切眷恋,揭起了人们对守候精神的深切渴求,这使他的作品具有了审美现代性的当代艺术品格,在反思中进行人类的精神救赎。
在大众的生活世界中建立起精神的栖居之所,是林跃的艺术追求中最值得肯定的一点,伟大的艺术家表现个体的情感,同时从自身的角度表达出同时代人的问题。在当代,艺术作为审美体验的一种活动,更多的与技术联系在一起,艺术不再是一种大自然对灵性的恩赐,而是一种神奇的创造,各种高科技电脑合成技术的参与大规模的梦工厂制作模式,使我们渐渐遗忘了美感得以产生的生命本体基础,技术婴儿与媒介婴儿的状态使我们正在丧失人的本质,当想象的满足取代了人在现实世界中的真实满足,人便彻底丧失了存在的本质意义。然而,人类自身的青春感与生命力还在延续,从苍茫的大草原中走来的《藏獒系列》,让我们重新看到了大自然与生命之间的不可分离。
近日,大洋彼岸的美国人足不出户,神游万里,不经意之间就和风光旖旎的四川藏区来了一次零距离的亲密接触,原来,四川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四川省艺术创作交流促进会副会长林跃在美国耶鲁大学举办了“藏獒油画作品展”,以藏獒为主题的油画作品让美国观众流连忘返,他们重新感悟到了小说《旷野的呼唤》中表达的真谛,林跃画中的藏獒竟然和杰克•伦敦笔下的神犬巴克原来有着同样的灵性!
沈世达 耶鲁大学博士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